Notes 閱讀筆記

[我可能錯了: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]讀後心得

為什麼閱讀這本書?

近期很喜歡看身心靈的書,也知道很多人一直推這本我可能錯了》,但其實個人對於對與錯這種用語比較沒感,也想說會不會內容很宗教感,所以就忽略。直到有天朋友說書籍的文字是很生活務實的,一些日常簡單的例子,卻充滿力量,所以就決定買來看!


書籍內容概述

作者是瑞典人,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(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),在年輕的時候就成為旁人眼中所謂的成功人士,企業主管、有房子有配車有祕書等,但他內心卻一點也不快樂…直到26歲冥想時,有股聲音,他決定放棄大好前途,前往泰國修行,當森林僧人17年。後來他還俗,運用他修行所學的智慧,重新適應現代社會,並面對憂鬱症和漸凍症的挑戰。

書籍時間軸是修行前、修行過程、以及還俗後的生活。文字用語就像是一位朋友,跟你訴說他遇到的困難領悟到了什麼,是一種分享感,不艱深,但都很有力量。

以下就分享我覺得很喜歡或是學到的段落。

圖:博客來


書中啟發

1. 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。

有接觸過身心靈的朋友或許會知道,念頭就只是念頭,念頭不代表我。當念頭來了,把自己當成旁觀者看待,不要去追逐,因為念頭是亂無章法,如同書中所說絕大多數的念頭都是不自覺的。因為當追逐下去,會深陷在裡面。

例如,啊!下雨了,今天公車可能會等比較久,會不會車上有很多人,我可能今天會遲到...各種念頭跑出來。但事實是,就只是下雨而已。所以要有意識地把專注力轉移到當下,讓念頭只是念頭。

2. 我可能錯了

有時候當認定自己是正確的,應該按照自己的計劃或希望發展時,反而容易造成人際關係上的衝突。

例如,我工作上的採購計畫,總會希望是順順的按照我的規劃去執行,所以當有些不如預期時,我會生氣,或是受不了。但事實是,沒有什麼是絕對的,我並非無所不知,很多領域都不是我的專業。雖然要承認我可能是錯的很不容易,但透過深呼吸,有意識地放下堅持,當有這樣的思維的時候,整件事情的發展反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。

3. 我會知道

這短短一句「我會知道」,很有力量。什麼是倫理與道德,就是自己的良心,會記得自己做過的事情及說過的話,且這件事會陪自己一輩子,並影響著自己的感受。所以我們盡可能選擇美善,並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道德品質負責。

4. 我的直覺比理由更重要

直覺這件事,以前會不自覺地快速壓下忽略,或是找個理由說服或擺脫。但自從學了人類圖後,我的內在權威是直覺型權威,我開始學習聆聽直覺,因為依照腦袋思考,只會讓這一瞬間的直覺消失,那股動力也會跟著不見。所以當內心有直覺出現,就隨本能聽聽他的,相信會是一條很精采的道路!


結論

《我可能錯了》,我會說這是一本金句滿滿的書,有著溫柔的智慧。作者比約恩對於修行冥想的覺察,描述得真實不浮誇,(跟我平常靜心時遇到的情況雷同),就像一位朋友平靜的分享著。即使作者因為漸凍症疾病(於2022年過世),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生命的信任與灑脫,到最後一刻依舊如實的在實踐著修行所學。

邊讀邊搭配咖啡

書籍資訊

  • 書名:我可能錯了: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
  • 類型:勵志小品文
  • 作者: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, 卡洛琳.班克勒, 納維德.莫迪里
  • 原文作者: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, Caroline Bankler, Navid Modiri
  • 譯者:郭騰堅
  • 出版社:先覺
  • 出版日期:2023/02/01